1 KMP算法
KMP(Knuth-Morris-Pratt)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由D.E.Knuth、J.H.Morris和V.R.Pratt共同提出,用于在一个文本串(主串)中搜索一个词(模式串)的位置。KMP算法的关键在于当字符串匹配过程中出现字符不匹配时,能知道部分已经比较过的字符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避免重新比较这些字符,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2 KMP算法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 构建部分匹配表(失败函数表)
void computeLPSArray(char *pat, int M, int *lps) {
int len = 0; // 前缀后缀的最大长度
int i = 1;
lps[0] = 0; // lps[0]总是0
// 遍历模式串
while (i < M) {
if (pat[i] == pat[len]) {
len++;
lps[i] = len;
i++;
} else {
if (len != 0) {
len = lps[len - 1];
} else {
lps[i] = len;
i++;
}
}
}
}
// KMP搜索算法
int KMPSearch(char *pat, char *txt) {
int M = strlen(pat);
int N = strlen(txt);
// 创建lps数组
int *lps = (int *)malloc(sizeof(int) * M);
computeLPSArray(pat, M, lps);
int j = 0; // 模式串索引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pat[j] == txt[i]) {
j++;
}
if (j == M) {
free(lps); // 释放lps数组内存
return i - j + 1; // 返回模式串在主串中首次出现的起始位置
}
// 如果模式串中当前字符不匹配,则j变为lps[j-1]
if (i < N && pat[j] != txt[i]) {
if (j != 0)
j = lps[j - 1];
else
i++;
}
}
free(lps); // 释放lps数组内存
return -1; // 没有找到模式串
}
int main() {
char txt[] = "ABABDABACDABABCABAB";
char pat[] = "ABABCABAB";
int result = KMPSearch(pat, txt);
if (result == -1)
printf("Pattern not found\n");
else
printf("Pattern found at index: %d\n", result);
return 0;
}
3 KMP算法原理
KMP算法的核心在于,当主串中的某个字符与模式串中的相应字符不匹配时,可以知道模式串中一定存在一个最长的相同前缀后缀,使得模式串可以向右滑动,继续从该前缀后缀之后的那个字符开始比较。这个最长的相同前缀后缀的长度存储在“部分匹配表”(lps数组)中。
4 KMP算法优化及实现
KMP算法本身已经是一种高效的字符串匹配算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例如:减少lps数组的计算时间: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减少计算lps数组的时间,例如使用递归、动态规划等方法来优化计算过程。
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供研究学习,禁止违法使用和商用,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费源码网-免费的源码资源网站 » 【数据结构】KMP算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