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的唯一性和类加载器

对于任意一个类,都需要由加载它的类加载器和这个类本身一同确立其在Java虚拟机中的唯一性。

即使两个类来源于同一个 Class 文件,被同一个虚拟机加载,只要加载它们的类加载器不同,那这两个类也不相等。

这里所指的“相等”,包括代表类的 Class 对象的 equals() 方法、 isAssignableFrom() 方法、isInstance() 方法的返回结果,也包括使用 instanceof 关键字做对象所属关系判定等情况

双亲委派 

什么是双亲委派

双亲委派模式要求除了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之外,其余的类加载器都应该有自己的父类加载器,但是在双亲委派模式中父子关系采取的并不是继承的关系,而是采用组合关系来复用父类加载器的相关代码。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

类加载器的分类

Bootstrap 类加载器是用 C++ 实现的,是虚拟机自身的一部分,如果获取它的对象,将会返回 null;

扩展类加载器和应用类加载器是独立于虚拟机外部,为 Java 语言实现的,均继承自抽象类 java.lang.ClassLoader ,开发者可直接使用这两个类加载器。

Application 类加载器对象可以由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方法的返回,所以一般也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上所指定的类库,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优势

采用双亲委派模式的好处就是Java类随着它的类加载器一起具备一种带有优先级的层次关系,通过这种层级关系可以避免类的重复加载,当父亲已经加载了该类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子类加载器(ClassLoader)再加载一次。其次是考虑到安全因素,Java核心API中定义类型不会被随意替换,假设通过网路传递一个名为java.lang.Integer的类,通过双亲委派的的模式传递到启动类加载器,而启动类加载器在核心Java API发现这个名字类,发现该类已经被加载,并不会重新加载网络传递过来的java.lang.Integer,这样便可以防止核心API库被随意篡改。可能你会想,如果我们在calsspath路径下自定义一个名为java.lang.SingInteger?该类并不存在java.lang中,经过双亲委托模式,传递到启动类加载器中,由于父类加载器路径下并没有该类,所以不会加载,将反向委托给子类加载器,最终会通过系统类加载器加载该类,但是这样做是不允许的,因为java.lang是核心的API包,需要访问权限,强制加载将会报出如下异常:

java.lang.SecurityException:Prohibited package name: java.lang

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双亲委派模型主要出现过 3 较大规模的“被破坏”情况。

双亲委派模型在引入之前已经存在破坏它的代码存在了。

        双亲委派模型在 JDK 1.2 之后才被引入,而类加载器和抽象类 java.lang.ClassLoader 则在 JDK 1.0 时代就已经存在,JDK 1.2之后,其添加了一个新的 protected 方法 findClass(),在此之前,用户去继承 ClassLoader 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重写 loadClass() 方法,而双亲委派的具体逻辑就实现在这个方法之中,JDK 1.2 之后已不提倡用户再去覆盖 loadClass() 方法,而应当把自己的类加载逻辑写到 findClass() 方法中,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写出来的类加载器是符合双亲委派规则的。

基础类无法调用类加载器加载用户提供的代码。

双亲委派很好地解决了各个类加载器的基础类的统一问题(越基础的类由越上层的加载器进行加载),但如果基础类又要调用用户的代码,例如 JNDI 服务,JNDI 现在已经是 Java 的标准服务,它的代码由启动类加载器去加载(在 JDK 1.3 时放进去的 rt.jar ),但 JNDI 的目的就是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查找,它需要调用由独立厂商实现并部署在应用程序的 ClassPath 下的 JNDI 接口提供者(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例如 JDBC 驱动就是由 MySQL 等接口提供者提供的)的代码,但启动类加载器只能加载基础类,无法加载用户类

为此 Java 引入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可以通过 java.lang.Thread.setContextClassLoaser() 方法进行设置,如果创建线程时还未设置,它将会从父线程中继承一个,如果在应用程序的全局范围内都没有设置过的话,那这个类加载器默认就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

如此,JNDI 服务使用这个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去加载所需要的 SPI (SPI全称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ava提供的一套用来被第三方实现或者扩展的API,它可以用来启用框架扩展和替换组件)代码,也就是父类加载器请求子类加载器去完成类加载的动作,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打通了双亲委派模型的层次结构来逆向使用类加载器,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双亲委派模型的一般性原则,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Java 中所有涉及 SPI 的加载动作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式,例如 JNDI、JDBC、JCE、JAXB 和 JBI 等。

用户对程序动态性的追求。

代码热替换(HotSwap)、模块热部署(Hot Deployment)等,OSGi 实现模块化热部署的关键则是它自定义的类加载器机制的实现。每一个程序模块(Bundle)都有一个自己的类加载器,当需要更换一个 Bundle 时,就把 Bundle 连同类加载器一起换掉以实现代码的热替换。

在 OSGi 环境下,类加载器不再是双亲委派模型中的树状结构,而是进一步发展为更加复杂的 网状结构,当收到类加载请求时,OSGi 将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类搜索:

1)将以 java.* 开头的类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加载。

2)否则,将委派列表名单内的类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加载。

3)否则,将 Import 列表中的类委派给 Export 这个类的 Bundle 的类加载器加载。

4)否则,查找当前 Bundle 的 ClassPath,使用自己的类加载器加载。

5)否则,查找类是否在自己的 Fragment Bundle 中,如果在,则委派给 Fragment Bundle 的类加载器加载。

6)否则,查找 Dynamic Import 列表的 Bundle,委派给对应 Bundle 的类加载器加载。

7)否则,类查找失败。 上面的查找顺序中只有开头两点仍然符合双亲委派规则,其余的类查找都是在平级的类加载器 中进行的。OSGi 的 Bundle 类加载器之间只有规则,没有固定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的委派关系。 

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如上所说,为解决基础类无法调用类加载器加载用户提供代码的问题,Java 引入了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Thread Context ClassLoader)。这个类加载器默认就是 Application 类加载器,并且可以通过 java.lang.Thread.setContextClassLoaser() 方法进行设置。

// Now create the class loader to use to launch the application
try {
    loader = AppClassLoader.getAppClassLoader(extcl);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InternalError(
"Could not create application class loader" );
}
 
// Also set the context class loader for the primordial thread.
Thread.currentThread().setContextClassLoader(loader);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使用 ClassLoader.getSystemClassLoader() 方法也可以获取到 Application 类加载器,使用它就可以加载用户类了呀,为什么还需要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其实直接使用 getSystemClassLoader() 方法获取 AppClassLoader 加载类也可以满足一些情况,但有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自定义类加载器去加载某个位置的类时,例如Tomcat 使用的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并非 AppClassLoader ,而是 Tomcat 自定义类加载器。

以 Tomcat 为例,其每个 Web 应用都有一个对应的类加载器实例,该类加载器使用代理模式,首先尝试去加载某个类,如果找不到再代理给父类加载器这与一般类加载器的顺序是相反的。

全盘负责委托机制

“全盘负责”是指当一个ClassLoder装载一个类时,除非显示的使用另外一个ClassLoder,该类 所依赖及引用的类也由这个ClassLoder载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