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每一类设计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下面我将对这三类设计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应用场景。

创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 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它抽象了实例化过程,帮助我们在创建对象时无需直接使用 new 关键字,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1.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 描述: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 应用场景:当频繁实例化并且创建的对象消耗很多资源时,如数据库连接池、日志记录器等。
  2.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 描述: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 应用场景:当创建对象时不想直接使用 new 关键字,而是想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相分离时。
  3.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 描述: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的家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 应用场景:当需要创建的对象之间存在关联或依赖关系时,如UI工具包中的按钮、文本框等组件的创建。
  4.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
    • 描述: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应用场景:当需要创建一个复杂对象,该对象的构建过程允许有不同的表示时,如配置文件的生成、SQL语句的构造等。
  5.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 描述: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 应用场景:当创建对象的成本较大(如初始化需要占用较多资源)时,或者当需要频繁创建具有相同或相似状态的对象时。

结构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它采用继承以外的方法来组合对象,从而获得更大的灵活性。

  1.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 描述: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能够一起工作。
    • 应用场景:当需要使用现有的类,但接口不符合要求时,或者当需要重用一些已存在的子类,但子类无法直接继承时。
  2.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 描述: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 应用场景:当抽象和实现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且抽象和实现都需要独立变化时。
  3.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 描述: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对单个对象和复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 应用场景:当需要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时,或者当需要让客户端忽略复合对象和单个对象的区别时。
  4.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 描述: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器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 应用场景:当需要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可以撤销时。
  5.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 描述: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 应用场景:当系统需要向客户端提供一个简单、一致的接口,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时。

行为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 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和职责分配,它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模式以及分配职责。

  1.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 描述: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当主题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所有依赖者(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 应用场景:当对象之间需要保持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时,如GUI组件、订阅-发布系统等。
  2.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 描述: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策略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端变化。
    • 应用场景:当需要在多种算法间进行选择和使用时,如排序算法、支付方式等。
  3.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 描述:定义了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

后续会持续更新分享相关内容,记得关注哦!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